9成僱主聘畢業生 實戰經驗比學歷重要 能仁嶄新孵化計劃 助學生發展「贏在起跑線」



香港 - Media OutReach - 2022年7月12日 - 疫情下經濟受壓,加上持大專學歷的人數增加,導致大學生求職的難度愈來愈大。根據教育資助委員會最新數據顯示註一,2021年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達2.9%,創下近11年來新高。為了解本地畢業生的求職現況,香港能仁專上學院特委託調查機構-香港醫護市場調查及策劃有限公司進行市場調查,以問卷了解僱主選擇本地畢業生的指標,以及其對終身學習孵化計劃的看法。

9成僱主重視「實習經驗」而非「學歷背景」

香港醫護市場調查及策劃有限公司於2022年6月向不同企業進行市場調查,訪問僱主對本地畢業生的看法及要求,成功收回109份「僱主選擇本地畢業生的指標」有效問卷。根據問卷調查結果註二,近七成(68.8%)僱主表示未來半年內會考慮聘請應屆畢業生。近九成(89.9%)受訪 者更表示,即使畢業生沒有相關學歷,但只要有相關的崗位經驗,也會考慮聘用。聘請畢業生的考慮因素方面,最多僱主(81.6%)認為畢業生能「掌握資訊科技的應用前景」重要,其次為 「與職位相關實習經驗」(62.4%)及「修讀相關學科」(60.5%)。曾聘請過畢業生的僱主當中,有超過一半(57.3%)滿意其整體工作表現。另外有59.6%僱主認為畢業生「很快吸收工作知識/技能」;「資訊科技能力強」則有56.2%。香港醫護市場調查及策劃有限公司董事黃湫穎(Moon Wong)「疫情下經濟不景,就業市場受壓,但畢業生仍不乏就業的機會。調查反映比起相關學歷和學業成績,僱主更加重視工作經驗。學生如具有相關崗位的經驗,將大大增加其獲錄用的機會。」 能仁嶄新計劃讓學生畢業≠失業, 香港能仁專上學院了解到本地市場對大專畢業生的要求及期望,現推出「終身學習孵化計劃」 (ILLS),讓學生能在現實社會中學習,掌握更多專業技能,提高自身競爭力。香港能仁專上學院署理校長汪國成教授:「終身學習孵化計劃能讓學生邊學邊做,學以致用。」ILLS讓學生有機會接觸自己感興趣的行業,並在職場導師指導下,瞭解該行業的工作性質、營運狀況及前景,繼而啟發其創新思維及潛在能力,為將來發展提供學習及實踐的平台。同時,計劃亦將為參與機構提供專才,增加人手,節省資源,且讓機構的現職員工因「教學相長」而有所提升,從而帶動機構上下終身自主學習的文化,發揮其社會責任與影響力,提升品牌的整體形象。此計劃已得到多個機構加入,未來亦歡迎有更多企業或機構支持及參與。

1門專業、2項技能、3種體驗、4無量心

香港能仁專上學院文學院院長謝向榮教授亦表示計劃能帶來「1門專業、2項技能、3種體驗、4無量心」。當中「1門專業」是指香港能仁專上學院的各項專業課程附錄一,包括基礎專上教育文憑,為學生奠定通用技能的基礎,同時吸收專科知識;老齡化社會健康管理高級文憑,由專業導師傳授知識,並讓學生有充分的實踐和應用機會;中文(榮譽)文學士,課程鑒古通今,由多位國學名家坐鎮,有助鞏固學生的語文與學術基礎;社會工作(榮譽)學士,重視社區實踐, 讓學生能設身處地了解社會問題;此外,還有正由香港護士管理局進行評核的護理學(榮譽)學士課程,期望將在稍後開辦。「2項技能」指學生除修讀專業課程外,還需選修涵蓋不同範疇的專修學科,例如健康體適能、服裝設計、中文及中國文化、佛學、醫學美容、數碼營銷、創意媒體、輔導等,提升跨學科的多元通用技能,增強就業競爭力。「3種體驗」指學生繼所選課程的專業體驗、群組專修學科的體驗外,更可進一步在學院新設的「終身學習孵化計劃」(ILLS)中得到寶貴的工作經驗,在「師傅」引導下鍛鍊出實戰技能。「4無量心」指學院重視「慈、悲、喜、 捨」四種善念,致力孕育學生正知正見,讓他們傳承文化精粹,領略人生的平安喜樂,顯現明心見性的智慧。

計劃獲企業支持 八成僱主會優先考慮錄用參與學生

至於僱主對於「終身學習孵化計劃」的意見,根據是次調查結果,多於一半(56%)的僱主有興趣成為終身學習孵化計劃的一員,僱主認為計劃能發揮公司的社會企業責任(47.7%),帶動公司有終身自主學習的文化(39.4%),令公司形象提升(38.5%)。調查更顯示約八成(77.1%)僱主指出參與此計劃的學生會被優先考慮錄用。和悅社會企業主席陳志育先生及中卓醫務主席及行政總裁曾華德教授亦表示同意調查結果,會更傾向聘請擁有實習經驗的畢業生,亦支持香港能仁專上學院推行終身學習孵化計劃,認為計劃對香港培育人材的意義重大,希望能透過這個平台幫助畢業生更順利投入就業市場。



Hashtag: #香港醫護市場調查

發行人全權負責本公告的內容
來源:

Hong Kong Healthcare Market Research and Consulting Ltd.

類別:

Education

閱讀:

English

發佈於

12 Jul 2022

過去的新聞稿

聯繫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立即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