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獲得發佈的五大關鍵,令你一擊即中!
客戶經常問我一個問題: 「編輯和記者們真的有時間閱讀每天
收到的所有新聞稿嗎?」我可以告訴你:肯定有。
但決定是否使用您的故事前,他們平均只花 7秒瀏覽稿件。
就像認識一位新朋友時,俗語都有說「人靠衣裝」吧!要好
好包裝你的新聞稿,才可給人良好的「第一印象」,這樣就
無往而不利了!
由於您只有約 7 秒時間向分秒必爭的編輯和記者介紹您的故事,
以下是我們從不同地理區域整理出來,及編輯提供的五個小錦囊,
幫助您增加故事獲得發佈的機會:
• 寫一個讓人秒感興趣的吸晴標題,包括主要公司的名稱和發佈內容
為甚麼一個讓人秒感興趣的標題很重要?因為傳媒/編輯們只有7秒時間看你的稿件,決定是否採用,所以,可以說是「標題定生死」。而且,標題本身就可反映你的新聞稿內容,讓對方知道是否跟他們的範疇有關係,當然包括這是否屬於他們想了解的故事。而包含公司名稱,就是令收件者一眼看到你是從那個機構而來、是從甚麼品牌或行業發出。而主要發佈內容,就是這次發新聞稿的由來——今次的主題是甚麼?想強調那些重點?
• 包括標題下的關鍵重點註釋,以便他們掌握重點
標題下的重點註釋,可以令傳媒及編輯一眼掌握新聞稿的要點,於這分秒必爭的時間內「勝出」及取得他們的興趣,就像每個人的「第一印象」與及「簡短自我介紹」。
• 保持新聞稿簡短、具關聯性、準確 、 簡潔
新聞稿是不需花言巧語的,因為這非謄稿。每個企業或機構發佈新聞稿一定有想傳遞的主要訊息,而這訊息必須跟收收件有關聯,是定奪會否獲取報導的關鍵。而準確的事實資料令傳媒可以不需再花時間確認,簡潔的內容去說明訊息就可以。如果太複雜的話,就會使對方失去閱讀的興趣。
• 不要在新聞稿中使用形容詞,並保持新聞稿的真實性
由於新聞稿是一項傳遞事實訊息的工具,及代表背後的新聞價值。如果花了篇幅加上形容詞,不但會令新聞價值降低,令稿件失色不少,更可能會使人誤會這是一篇廣告文章。
• 撰寫新聞稿時要考慮媒體的利益,而不是老闆的利益
新聞稿本身是需要傳媒首先產生報導的興趣,是一個雙方面的溝通。如果你考慮老闆想發佈的訊息,而沒有考慮收到訊息的一方需要看到甚麼,這就是盲目的發佈資訊了。為了避免這些情況,必須要了解傳媒及編輯們為何要看畢整篇新聞稿?這對他們帶來甚麼價值?這訊息又能他們的讀者帶來甚麼價值?必須了解這些答案,才可寫出「人見人愛」的新聞稿。
最後,我想細說為什麼使用形容詞會扼殺編輯發表你的故事的機會:因為他們缺乏時間對您的主張進行事實複查。請記住,新聞中心的人力資源通常較少,並且在新聞發佈前必須對裡面提出的每項聲明進行事實複查。你也不想任何編輯因為新聞稿使用一些無稜兩可的形容詞而放棄它吧?例如:「我們是一家領先的公司」,或「我們的產品比競爭對手更好」這樣的廣告字眼和標題。新聞是客觀的,最好只陳述有關您的公司或產品的「事實」。
